站内搜索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家长留言
家校联系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佳作选萃
英勇刚直的“刘拐子”
——记开国少将刘善福将军
编辑日期:2015-10-22  作者/编辑:余远柱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历经了千难万险,他们终于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于夹金山下。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当地流传的民谣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攀过天险以后,他们又开始向茫茫草地进发。为了传达前敌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担任通信连长的他又冒着枪林弹雨第二次过草地、爬雪山。由于张国焘错误的指挥,他又跟随着部队南下。转战川康失败以后,他又第三次爬雪山和过草地……

这位出生入死在雪山草地上奔波往返的红军战士不是别人,正是开国少将刘善福将军!

刘善福将军1915年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幼年丧失双亲,由祖母带大。14岁时,他就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一条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的革命道路。

他的步伐中,浸染着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为了执行中央军委的“宁夏战役计划”,刘善福跟着部队同军阀马步芳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浴血奋战,最后因弹尽粮绝,不幸于1937年3月被俘。

被俘以后,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和威逼引诱,他都守口如瓶。只回答自己是红军战士,没有泄露任何党的机密,更没有出卖自己的一个同志!后来,刘善福被罚做苦工,被逼着参加兰新公路建设。8月中旬,经过党中央的艰苦营救和被俘人员的坚决斗争,刘善福又回到了党的怀抱。

他的步伐中,饱蘸着英勇无畏、能征善战!

1938 9 月,日寇一○八师团沿汾阳至离石公路西犯,企图威胁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罗荣桓、陈光的指挥下,决定主动出击消灭敌人。杨勇受命率第六八六 团迅速进至汾(阳)离(石)公路东段,伺机打击西犯的日军。

薛公岭四周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汾离公路依山婉蜒穿过。公路在西公岭爬过一段陡坡后,进入凹地;而凹地的一段路平行排列着四 条山沟,每条沟都长满了1米多高草木,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当杨勇团长召集大家商量作战方案的时,立即有人建议说:“团长,就在那儿设伏。”说话的人手指凹地方向。

当时,好几个干部表示同意,只有侦察队长刘善福呆在一旁不吱声。杨勇知道刘善福对这一带最熟悉,在哪里设伏他最有发言权,就主动问他:“刘善福,你的意见呢?”

“这里的地势很好,就是那个碉堡太讨厌了!”刘善福的意见终于说出来了。

刘善福说的很有道理。日军对这段路十分警惕,早在对面的制高点修建了一座碉堡,从碉堡里可以监视和控制这一段凹地及附近的路段。 其实,刘善福早就识破了日寇的企图。经过细致的侦查和缜密的分析,他的脑海中早就有了一套伏击方案。

刘善福接着说:“据我观察,每当敌人运输车要通过这里时,他们总要先派出巡逻队搜索山沟,然后控制碉堡,掩护车队通过。”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善福的话提醒了大家。“要想取得伏击的胜利,就必须先端掉那个碉堡!”经过商议,大家制定了一套作战方案,准备一举消灭这股已经变得小心谨慎的日军。

9 月14 日早上,侦察员说驻汾阳的日军汽车队已经出城了。第六八六团早已进入了伏击阵地,正在耐心的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

离薛公岭还有10 多公里时,狡猾的敌人让车队停下来在王家池加水加油。先派一支巡逻队去探路,以掩护车队顺利通过。只见敌人一面沿路搜索,一面火力侦察,走走停停,缓慢前进。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时,他们便唱起了歌曲。不知是为了自娱解闷,还是为了示威壮胆,他们的歌哀转凄婉,犹如哀乐低回。看到“平安无事”的信号后,日军的车队陆续开了过来,毫无戒备地开进入了第六八六团的伏击圈。

冲锋号刚响,炮兵连的第一发炮弹就击中了碉堡,接着又是两发,日军的碉堡烟灰冲天。这时,一颗颗手榴弹从天而降,机枪、步枪和手枪也一起扫射。敌人的汽车瞬间就着了火,惊慌失措的在狭窄的路上相互挤撞着、燃烧着、爆炸着……

车上的日军,有的跳下来搏斗,有的趴在车厢边射击。因为硝烟弥漫看不清目标,他们只能胡乱放枪。许多受伤的日军,手捂着伤口,在那里蹦跳着、哭嚎着 ……

见此情形,战士顺势猛冲猛打,离公路越来越近,火力也越来越猛,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战斗,他们一举歼灭或生俘了这股日军。

按照侦察队提供的情报,9月17日拂晓第三四三旅又冒雨赶往汾离公路上的油房坪附近设伏。等到日军进入我伏击地域以后,他们迅速出击,一举歼灭日军百余人,击毁汽车九辆。从而取得了在汾离公路上两战连胜的光辉战绩。

偷鸡不成蚀把米。此时,不仅进犯陕甘宁边区的企图遭到了迎头痛击,就连长期盘踞的运输线也被八路军切断了。一时间,日寇陷入了两难境地。

看出日寇有逃窜的心思后,刘善福立即向上级作了汇报。八路军又于9月20日拂晓前往王家池附近设下了伏击圈。上午9时许,日军800余人在狭窄的山路上前拥后挤、仓皇逃窜,一下进入了八路军布好的口袋当中。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战士们犹如下山的猛虎冲向敌阵,将日军迅速分割成了几段。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又全部歼灭了这股准备逃离的日军。

八路军在汾离公路上的薛公岭、油房坪和王家池三次设伏、三战三捷是抗日战争中辉煌的战例。对于这次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至今仍这样记载:“三次伏击均选在敌人必经之地和便于我隐蔽突击有利地形上,构成两翼伏击部署,因而取得较大战果。汾离公路三战三捷,共毙伤敌1200余人,粉碎了敌进攻黄河河防,威胁我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汾离公路的三战三捷,侦察队功不可没!侦察队是部队的耳目。每次行动之前,身为队长的刘善福都要带领战友实地侦察,了解敌情敌势、地形地利、民情社情,为部队作战提供准确情报。

他的步伐中,蕴藏着顽强坚韧、不屈不挠!

1939年4月,在山东林马庄突围中,刘善福不幸左腿中弹骨折,被送往后方医治。即使在养伤期间,刘善福也不下火线。毅然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游击队,坚持与日寇作斗争。

由于条件简陋、医药匮乏,致使刘善福的腿骨错位,左腿短了3厘米。从此,刘善福走路就一瘸一拐。虽然变成了伤残,但他打起仗来却依然勇猛顽强。

1939年8月2日,在鲁西梁山战斗中,伏击部队一阵扫射之后,刘善福仍然率先冲入敌阵,与日伪军拼起了刺刀。战友们在他带动和鼓舞下也奋勇杀敌,一举消灭这股从汶上出动“扫荡”的日军300多人。

在后来的创建根据地与反“扫荡”斗争中,刘善福一直都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一下子打出了“刘拐子”的威名。因为左腿短了一截,走路总是一拐一拐的,战友和老乡们都亲切得称呼他 “刘拐子”,而当敌人一听到“刘拐子”时,却都吓得魂飞魄散、仓皇逃窜。

他的步伐中,凝聚着一身真气、永葆本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工作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是刘善福却依然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1960年,国内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困难时期。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军队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刘善福亲自率领了一个师的人马开赴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的洞庭湖区,以农具为武器,展开了一场向湖滨要粮食的战斗。有时,白天他在泥水中抬筐担泥、修堤筑坝、开荒种粮;晚上,却不得不揉捏着酸痛难忍的伤腿……

他,始终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他经常身着一身军装,可是袖口、领口却缀满了补丁。他步履艰难,却脚穿草鞋、头戴草帽,拄着拐杖蹒跚的走在山路上,走在训练场上……

军事训练时,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生产救灾时,他和战士们一样住窝棚,吃咸菜、咽米饭;做思想工作时,他常常摸着身上的处处伤疤,与干部战士促膝交谈;抗洪抢险时,他义无反顾的跳下水去堵决口;春耕播种时,他坐着拖拉机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检查工作,有一次连人带车翻进了泥沟,还摔伤了头部。

他,始终明辨是非、忘我工作!在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斗争中,刘善福始终坚持原则,毫不妥协,坚决抵制宗派主义和分裂活动,想方设法做好疏导工作,竭尽全力维护党的威望,尽全力为党和人民工作着。

在湖南省革委会工作期间,他一个人就分管着农业、财贸等多项工作,有时好几天他才能踏实的睡上三四个小时。他就这样顽强拼命地工作着,却从不考虑自身的利益,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1973年夏天,他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病重期间,他曾满含深情地对子女说:“不要忘记,你们是红军的后代。……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这是他,最后一次教育子女,也是他,一生的夙愿。

自从左腿残疾以后,他的身材就不再那么伟岸挺拔。但刘善福将军钢铁一般的筋骨,却犹如一颗鲜艳的红星,永远镶嵌在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之中……

 

 
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中心学校 版权所有 ©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