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家长留言
家校联系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 教子有方
中考过后,学生和家长该做什么?
编辑日期:2011-6-22  作者/编辑:余远柱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时光的悄悄流逝,让中考的尘埃已经落定。中考过后,我们该做什么呢?是花时间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确定好下个奋斗目标继续前进?还是只在那慢慢的等待分数?

一、中考后学生该做什么

在中考之后的日子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暑假的不同阶段里安排合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同学们应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或科目,对自己暑假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假期充电班。

1、考后3-5天:放松

同学们在中考结束后,彻底的放松了,充分的利用闲暇的时间,做一做自己原来想做而没有时间和机会做的事。

在这段时间里,中考刚结束,同学们还是以玩为主,但是玩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不仅可以缓解中考带来的压力,而且会使突然闲下来的生活变得充实,不至于在考后就找不到方向。

2、考后1周:整理

经过1周放松,同学们基本上缓解了考试带来的紧张情绪。这时就需要对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重新的整理,从而逐步向高中或中专生活过渡。

同学们从初中学过的知识中,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或课题,然后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考后半个月:成绩

中考成绩公布这段时间往往也是同学们心理波动最大的时候。

建议同学们要乐观接受考试成绩,并及时地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既然考试已经结束,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重要是要往前看,尽早地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一味地沉浸在喜悦中,忽视了假期的学习充电,不仅只会原地踏步,还可能由于骄傲而退步;相反一味地因成绩不理想而懊悔,树立不起重新开始的信心,也许未来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总之,无论考好考不好,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考后1个月:充电

初中生如何顺利进入高中或中专,并用最短时间适应高中或中专或学技能的生活?

首先,同学们要对自己将要进入的新学校作一个大致的了解,到新学校走走看看,熟悉新学校的环境,走访高年级的同学,咨询新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为自己进入新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假期充电班。面对各种招生简章,要能够理性的作出选择,选假期充电班要因人而异,要掌握好自己应不应该去,选什么样的学习班对自己最合适。如果自己平时成绩就很好,可以选择一些能发挥其兴趣爱好的班型,比如英语特训营等;如果自己成绩一般,想利用假期有所提高,可以选择应试性的班型,但切忌不要把假期变“第三学期”,完全为了补课而学。如果想提前感受高中学习生活,可以选择“初中升高中衔接班”,但在预习新课时要把握好尺度,要在快乐中学。

二、中考后家长该做什么

中考过后家长如何给孩子有效的心理助力和合理的择校指导?考完后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

1、关注学生心理

每年中考后半个月都是考生心理疾病高发期。因为中考期间,同学们长期超负荷学习,大脑中枢建立起了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考试结束,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没有了对象可能极不适应。

考试后,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对比孩子的成绩甚至训斥孩子,否则容易导致孩子自卑心理,另外也会给孩子造成家长考前考后完全“变脸”的心理落差,甚至可能会认为,父母并不关心自己。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再多的唠叨都是徒劳,家长应该通过指导同学们报考一个合适的志愿进行弥补,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帮孩子树立自信。对于情绪持续不稳的孩子,应及时看心理医生。

2、合理安排孩子假期

也有家长怕孩子考后过度放松,马上限制上网或急着报培训班。考后应该给孩子适度放松调节一两个星期,多和同学朋友沟通交流,可以参加旅行、聚会以及体育运动。但切忌放松过度导致孩子沉迷网络不可自拔。父母应与孩子讨论安排充电计划如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学英语等实用技能。还可以乘假期适当让孩子学做家务或参加社会实践等,拓展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同时很自然地平衡了考后心态,更好地适应高中或中专的生活。

3、认真填报志愿

7月中旬中考成绩出来后,家长和学生需要做些什么?西安英才中学惠校长说,拿到分数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估得准确,误差在两三分之内,这种情况一般志愿也填得差不离,可以静候佳音了;二是低估了,而且低得比较多,家长和考生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亏了”,与本来能上的学校失之交臂。这种情况一定要理智对待,上不了好学校未必就抱憾终身,因为填志愿时还是综合考虑了平时的情况的,即使考得好了也算是超常发挥,到一个好学校做“凤尾”,还不如到一个稍差点的学校做“鸡首”。家长更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要加剧孩子的懊恼心情。三是估高了,由于今年志愿第一批次中包括了省级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所有普通高中,而不少学校一志愿就能招满,不会收第二志愿,这可能导致志愿一落千丈。这种情况家长一要积极联系有关学校,看能否争取到扩招名额。另一方面也要调节好心理,到低层次的学校未必就没有好的发展。从往年高考情况看,一些被视为“洼地”的学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家长要尽一切努力,依照本市各中学以往招生录取分数线,列表分析研究,尽量避免出现“高分低报”或落榜的情况。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析他们的兴趣、能力、个性特征等,做必要的指导,而不是简单的“包办”,根据经济实力及家庭环境给孩子选择一所好高中或中专或者学一门适合自己的技能也不错,不必盲目高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想要告诉学生家的是,中考只不过是我们人生的一段经历,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而不是人生的终点,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鼓励孩子去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丰富多彩!

初中阶段的确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十字路口。短短的三年时间,孩子从幼儿走向少年,进而步入青年人的门槛。身体的高速发育,将一个阴阳不明的娃娃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或漂亮的大姑娘;心理矛盾的激烈撞碰,将一个依附于家庭的娃娃变成了极富主见的父母的臂膀或是极具判逆力的父母的对手;知识能力的高速积累,将一个无知胆小的娃娃送进了高等学府的门槛或是挤进了“社会闲散人员”的人流。初中三年的神奇变化,令无数家长茫然、揪心。然而“育儿没有退却路,育儿没有回头草”。作为家长,只有以无私的爱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去不懈努力,才能使我们“望子成龙”的终生愿望变为现实。为此,我认为初中生的家长扮演好四种“角色”显得尤其重要。

1、做孩子的知心人。  

家长与孩子虽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未必是知心朋友。尤其是初中生,他们随着身心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主判断能力不断提高,对家长的依附性逐渐溺化,甚至在对人对事的认识上与家长产生严重分歧。有些孩子在与家长的几次“交锋”后会产生心理锁闭现象,决大多数孩子的表象是与家长交流时不像小学阶段无所顾及了。这就使得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是那么容易了,想与其做一对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更是困难。为此,家长必须深刻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规律,树立平等意识,把孩子真正当“成人”去交往,留意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恶。若孩子当着家长的面发表自已的观点,家长应表现得十分在意,决不能横加指责。即使孩子表达的是错误观点,家长也应是以理服人地讲明道理,切忌粗暴相加。在无法说服孩子时,应允许其保留观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与家长交流的信心。其二,对于孩子学业的了解是家长最感兴趣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方面,但对其学业的了解不可停留在考试过后问问分数的层面,也不能刻意地去找老师和同学收集孩子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应是,在找孩子当面了解情况时,多用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发掘孩子的优点;用研究与探讨的口吻、从发掘潜力的角度指出孩子的不足;采用假设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已反省存在的问题。第三,家长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内心的苦恼、学业上的疑惑和生活中的困难,主动、耐心地帮助孩子及时解决,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2、做孩子的导航员目标。 

就象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航船的方向。初中阶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社会经历和知识能力尚还缺乏。因此,对人生的认识极不深刻,常常对自已的前途理想缺乏全面的思考。家长必须在全面分析孩子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极早地为其确立发展目标,使其从进入初中开始就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其次,要面对现实,适时地调整目标。初中三年,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迅猛的变化,家要冷静分析每一阶段孩子的现状,找准其与既定目标间的差距,正确认识出现差距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调低或调高目标,让孩子始终处在一种“跳一跳摘得到的状态”。  

3、做孩子的督战官。  

品行与人格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励炼过程,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更是一种艰辛的智力劳动,这一切都离不开顽强的意志力做支撑。然而,这一点初中的孩子是相当缺乏的,家长对孩子适时的、恰当的监管督导显得尤其重要。一是督促孩子学会做人。家长必需言传身教,用自已良好的品行和正直的人格影响孩子;家长应经常用对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件的评论,澄清孩子在为人处事、行为方式上的一些糊涂认识;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诸如自私自利、狡滑欺诈、目无公德等不良倾向,要及时引导和娇治。二是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信心和决心,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挫折训练。三是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要留心观察,对那些影响终生的恶习要制定计划强化训练,坚决革除。  

4、做孩子的勤务兵。  

随着课程门类的增加、升学压力的增强,初中孩子的心理压力上升、体力付出加大、学习时间更紧,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帮助。一方面,家长必须给孩子予必要的经济与物资保障,只要孩子不是过份奢侈的要求,只要家庭经济状况允许,都应尽力满足。尤其是孩子提出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投资要求,更是不能吝啬,即使有暂时困难,也不能在学生面前流露;另一方面,除去应该给予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之外,家长应该减少孩子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甚至在特殊时期到校给住宿的孩子送送菜、洗洗衣被,这些对于让孩子体验家长的期待和温暖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初中阶段的孩子的教育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家长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善于探究,才能确保育人的质量。我们认为当好了以上四种角色,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中心学校 版权所有 ©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