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家长留言
家校联系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公告通知
裕安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检查结果通报
编辑日期:2011-12-6  作者/编辑:余远柱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教基[2011]22

各乡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基〔201121号)精神,推进全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切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幸福健康成长,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初步考评的通知》(教基[2011]18号)文件精神,1017-115日,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采取听学校汇报、查阅相关文件和台帐资料、现场走访、实地察看项目建设等方式进行考核并赋分。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全区2011年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学校共87所,201087所。根据要求,本次重点查看了201187所项目学校和部分2010年项目学校。从全区来看,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制;制定了相关方案、制度、计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成立了由教师、社会人士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亲情电话畅通,电话记录详细。绝大多数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活动室,门前挂有留守儿童之家标识牌,室内领导小组网络图、工作制度等均已上墙,配备了文体活动器材、图书学习资料,方便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种活动记录翔实。不少学校还悬挂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和活动展板,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

二、主要成绩和工作亮点

(一)思想认识明显提高。所查学校都成立了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顺河、丁集、徐集、江家店等乡镇的项目学校主动与镇、村联系,建立了学校、乡镇、村两委和学生家长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丁集镇中心学校编印了多期留守儿童工作信息简报,在各校统一悬挂关爱留守儿童,用情乡村教育的宣传标语,镇中心小学举办了留守儿童教育活动周,开展了国旗下演讲、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苏埠镇召开了全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推进会;青山、新安、徐集、苏埠等乡镇还举办了多起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培训班,强化家长与监护人的监管意识,全面构建关爱和监管体系。

(二)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包保责任制、结对帮扶制度等。所有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江家店镇神树小学利用活动室的黑板,详细标注本校留守儿童分布村组情况;徐集镇中心小学、丁集镇中心小学为留守学生安排了体育活动室、爱心音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亲情电话室和聊天室等场所,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三)硬件投入到位。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或电脑,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校内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丁集镇初中和中心小学、顺河镇中心小学、徐集镇中心小学等项目学校投入的建设资金均超过5万元,添置了文体器材、图书杂志和其他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

关爱工作落到实处。所有项目学校均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青山初中、固镇佛庵小学等学校建立了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帮扶“2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分路口镇、罗集乡还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帮扶制度;独山、狮子岗等乡镇学校的教师利用暑期大家访之机,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详细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狮子岗初中、天峰初中、青山初中、石板冲初中等寄宿制学校加强学校的食堂和宿舍管理,为留守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顺河镇平安希望小学通过家长开放日,主动邀请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进入课堂随堂听课,课后与家长及监护人共同探讨关爱工作,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注重道德品格培育。许多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徐集、独山、丁集等乡镇与当地关工委联合举办知恩、感恩、报恩事迹报告会,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道德品格教育;城南、韩摆渡等乡镇组织留守学生参加红色之旅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罗集乡中心校组织全乡留守儿童观看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效果良好。不少学校还主动邀请公安、交通、司法、心理咨询等部门专业人士深入校园开展讲座,宣讲法律法规,开展心理疏导,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证。

2、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因地制宜,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活动。苏埠镇组织全镇留守儿童庆六一大型文艺演出,丁集镇中心小学编排的留守儿童诗朗诵在全区校园文化节上获得二等奖。

3、心理健康疏导及时。部分学校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爱心驿站,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绝大多数学校开通亲情电话,方便留守儿童和家长及时沟通,通过交流及时排解留守儿童思亲之情。

对照考评细则,通过实地查看项目建设和资料建设,本次评分排名在前的乡镇是:丁集镇、青山乡、徐集镇、独山镇、固镇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项目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独立活动室,设备使用率不高
 
个别项目学校领导对民生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肤浅,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校内留守儿童之家没有独立活动室。如单王乡的张集小学没有活动室,和平小学和太平三星希望小学的活动室和教师办公室、科学实验室混在一起。部分学校虽然创建了独立的活动室,但不注重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如新安镇初中、狮子岗乡潘红小学、石婆店樊桥小学;有的活动室设施配备没有完全到位,辅导留守儿童必备的桌凳、图书、报刊数量明显不足,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如顺河镇中心小学,虽然配置了大量的文体活动器材,但没有配置桌椅板凳,分路口镇的江堰逸夫小学活动室缺少基本的设施设备;有的活动室位置安排不合理,不方便学生活动,如江家店镇挥手学校、单王乡的单王初中、新安镇的新圣学校,活动室设在三楼、四楼,不方便学生活动。还有极少数学校电视信号没有开通,亲情电话和其他办公室电话联线,长途功能没有开通,活动室和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不够科学,有待进一步细化
 
部分项目学校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未能按照考评细则进行归类装档,如石堰学校、新圣学校、韩摆渡初中;有的学校不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如电话记录和活动记录不够翔实,工作开展佐证材料不足。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体活动、家长培训、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及给留守儿童家长一封信等,但是没有留下完善的佐证材料,如活动方案、书信原件、活动照片、讲话稿、活动总结等。个别项目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

(三)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宣传力度亟待提高

检查发现有部分项目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开展不够丰富。也有的项目学校虽然开展了不少关爱活动,但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家长满意度和支持率都有待提高。

对照考评细则,本次排名靠后的有单王乡、韩摆渡镇、石婆店镇。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既是我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宣传教育、宣传学校的重要平台,各项目学校领导应该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鉴于我区的实际,留守儿童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增加,如何实现留守儿童教育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目标,还需我们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开展关爱活动,并非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只要领导重视就能干出成效。各项目学校应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关爱计划,明确职责,制订部门工作计划,并努力按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及时反馈检查结果,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检查组已对各项目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作了反馈,各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凡是活动室尚未独立的,一定要落实到位。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室内要配备档案柜和图书柜,图书不少于800册, 文体器材至少10件。设备至少做到三通即:电路通、电话畅通、电视信号通(无条件的可安装DVD机代替)。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或心理咨询室,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到活动室看书、拨打亲情电话和开展活动,同时做好完整、详细的活动记录和电话记录。    

(三)创新活动内容,积累过程资料,规范档案建设

各项目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

在档案建设方面,做到科学合理、逻辑清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记录准确精细,事事有证据。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统计表要根据变更情况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对每年关爱活动开展的计划、图片、总结、数据及有关证书复印件等进行分类归档,分年度立卷,装订成册。

(四)重视宣传工作,提高民生工程社会知晓度

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及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好的做法、典型经验、动态信息向社会、向家长广泛宣传。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各中心校每个月至少要向区教育局报送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信息,每年在报刊或电视台报道一条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及《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家长满意度和支持率,把教育民生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中心学校 版权所有 ©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